有人說,世上沒有醜女人,只有懶女人,女巫自問很懶,所以應屬醜女人之列。偶爾看了一本日本皮膚診所院長的著作,她指出了某些流傳在女生美容圈子裏的錯誤資訊。吉本女士在自序中提到,若要去一座無人孤島生活一個月,她的首選是含神經醯胺或玻尿酸的保濕美容液,次選是防紫外線的粉底,之後是肥皂,跟着是卸妝用品,最後才是化妝水。吉本女士覺得錯誤的美容觀念令女生不斷花錢購買許多不必要的保養品,反而最重要的肌膚問題卻未有正視。
就由清潔用品着手吧,很奇怪,在大城市,沐浴乳差不多完全取代了肥皂的地位,但作者卻反其道而行,力排眾議,堅持在清潔功效方面,肥皂比沐浴乳優勝,原因是沐浴乳多以界面活性劑〈一種能輕易將油和水混合的物質。卸妝產品或洗臉產品中含有這成份,是為了方便將油性污垢用水洗掉〉作為主要成份,相對於傳統的肥皂,界面活性劑更易破壞肌膚防衛機制,而且按壓式的包裝,容易使用過量。
汗液和灰塵屬水溶性髒汚,基本上用熱水已可洗掉。人身上油性髒污就是皮脂,皮脂分泌最多的部位是頭、臉,而其他地方,卻不是每天都會分泌那麼多皮脂。所以每天洗澡時,只需用肥皂清洗以下的部位,從肩膀至肩胛骨的 V 字位、耳朶後方、肚臍、腳趾縫、腋窩、頸部下方至胸口間的三角地帶和陰部,至於其他部位知手臂、腳、腰、臀,在冬天是一個星期,而夏天則是每三天一次用肥皂清洗便成。
女生常要化妝,卸妝已是每天例行公事,美容產品廣告不斷告訴女生,化妝品或多或少積聚、殘留在毛孔內,而卸妝油可徹底的卸妝之餘更可清除堵塞毛孔的污垢,大家似乎忘記了卸妝油是用來卸妝而不是清除毛孔內的污垢。作者認為卸妝油僅適用於塗上液狀、乳霜狀粉底又或濃妝的臉,理由是卸妝油含大量界面活性劑,洗淨功效太強勁,將保護肌膚的潤澤成份一併去除,每天使用導致肌膚愈來愈乾燥。相比之下,卸妝霜對皮膚傷害較低,是較佳的選擇。
卸妝後要好好清潔一番,有人主張「洗臉後不要產生緊繃的感覺」,但作者卻覺得洗臉後感到有點緊繃是正常。沒有緊繃感即是皮脂沒有脫落,皮脂殘留臉上,會造成毛孔阻塞、暗瘡,甚至氧化,導致濕疹或肌膚老化。
書中自序提到含神經醯胺〈Ceramide〉或玻尿酸〈玻尿酸另一個較為人熟識的名字是透明質酸 Hyaluronic acids〉的美容液/乳液是必備用品,為甚麼?原來這兩樣是保濕潤澤能力最強的保濕因子,能鎖住大量水份子。神經醯胺是無法溶於水的脂質,只能添加在乳液內,若說神經醯胺可存於化妝水內完全是個笑話,所以吉本女士首選是乳液,化妝水排在最後位置。那麼,神經醯胺和透明質酸究竟是甚麼?
原來,神經醯胺佔角質細胞間脂質中大約四成的保濕成份,最具保濕力。擁有以三文治狀將水夾在中間的特性,即使濕度下降,持續性保水力依然很強。至於透明質酸則是位於真皮層的果凍狀物質,擁有二百至六百倍的儲水力。即使濕度下降也能發揮其威力,價格較前者便宜,所以多用於身體保養產品及護手霜。
除了保濕,女生看重美白,作者表示美白成份的定義是,「在黑色素生成的階段,擁有抑止效果的成份」,即是可以減少即將生成的黑色素,而不是用來分解肌膚現有的黑色素。
最後,當然還有膠原蛋白,皺紋或肌膚鬆馳都是膠原蛋白受損所引致。紫外線會傷害膠原蛋白,而膠原蛋白亦會隨年齡增長而減少,而人體不可靠喝或塗抹方式補充,所以要努力不讓膠原蛋白受損、減量。
美容又豈是塗塗抹抹那樣簡單。